MYP礦用橡套軟電纜是專為煤礦井下移動設備設計的特種電纜,全稱為“煤礦用移動屏蔽橡套軟電纜”,額定電壓通常為0.66/1.14KV,適用于采煤機、掘進機等設備的電源連接。其核心結構由導體、絕緣層、屏蔽層和護套四部分組成,導體采用高純度無氧紫銅,確保低電阻率與高效導電性;絕緣層選用乙丙橡膠或交聯聚乙烯,具備耐高溫、抗老化特性;屏蔽層采用半導電材料或鍍錫銅絲編織,有效抑制電磁干擾;護套層為氯化聚乙烯或氯丁橡膠,兼具耐磨、阻燃、抗腐蝕性能。
一、安裝前準備
技術資料審查:
確認電纜型號、規格(如MYP 3×70+1×25)、長度符合設計要求。
查閱電纜出廠合格證、阻燃檢測報告(MT818標準)及安裝圖紙。
工具與材料準備:
工具:電工刀、剝線鉗、壓線鉗(液壓或手動)、扭矩扳手、兆歐表(2500V)、萬用表、鋼絲刷、清潔布、記號筆。
材料:匹配的電纜連接器(插頭/插座或接線盒)、銅壓接管(大小與導體截面匹配)、絕緣膠帶(高壓自粘帶、PVC膠帶)、密封膠、防松墊圈、接地線鼻等。
現場檢查:
檢查巷道環境是否安全(無瓦斯超限、頂板穩固)。
檢查電纜外觀:護套應無破損、壓痕、老化裂紋,屏蔽層完整。
測量電纜絕緣電阻:使用兆歐表測量各主芯線之間及對地(屏蔽層)的絕緣電阻,應≥100 MΩ(潮濕環境不低于50 MΩ),確保電纜未受潮或損傷。
二、電纜敷設
路徑規劃:
沿設備移動路徑合理布線,避免穿越行人通道或易被砸傷區域。
使用電纜吊掛裝置(如電纜鉤)將電纜懸掛在巷道側壁,懸掛間距≤3m,保持電纜自然垂弧(垂度約為長度的0.5%~1%),防止過度拉伸。
敷設注意事項:
彎曲半徑:電纜最小彎曲半徑不得小于其外徑的6倍(例如外徑50mm的電纜,彎曲半徑≥300mm),防止損傷絕緣和屏蔽層。
避免拖地摩擦:移動段可使用電纜拖鏈或專用滑軌保護。
防水防砸:穿越水溝或低洼處時應架高或穿管保護;在易受砸擊區加裝防護罩。
三、電纜終端制作與連接(以插頭/插座為例)
剝切電纜端部:
根據連接器說明書要求,用電工刀精確剝去外護套(長度約150-200mm),露出內部線芯、地線和屏蔽層。
小心清理絕緣層表面,不得損傷銅導體。
處理屏蔽層:
將編織屏蔽層均勻梳理并攏,用鍍錫銅絲或專用接地環綁扎牢固,確保良好導電性。
屏蔽層最終需連接到連接器的接地端子上。
壓接線芯:
剝去主芯線和地線端部的絕緣層(長度與壓接管匹配)。
將銅導體完q插入匹配的銅壓接管內,使用壓線鉗進行環壓或點壓,確保壓接牢固、接觸電阻低。
壓接后檢查無毛刺、虛壓。
安裝連接器:
將壓好端子的各線芯按相序(A/B/C)和地線對應插入插頭或插座的接線柱。
使用扭矩扳手按標準力矩(參考說明書,通常30-50 N·m)擰緊接線螺栓,確保接觸可靠,防止松動打火。
屏蔽層接地線必須單獨接入連接器的專用接地端子。
密封與固定:
在連接器入口處填充密封膠或安裝密封圈,防止水分、煤塵進入。
擰緊連接器壓緊螺母,固定電纜,防止拉脫。
四、接地系統連接
必須確保:電纜的接地芯線(黃綠雙色或黑色)通過連接器可靠連接至設備外殼的接地端子,并最終接入礦井的主接地網。
接地電阻應符合《煤礦安全規程》要求(通常≤2Ω)。
五、安裝后檢查與測試
外觀檢查:
檢查所有連接點是否牢固,無裸露導體。
檢查護套、密封是否完好。
絕緣電阻復測:
再次測量各相間及對地絕緣電阻,確認安裝過程未造成損傷。
通路測試:
使用萬用表檢查各相導通情況,確保無斷線。
試運行:
在安全條件下送電,觀察設備運行是否正常,電纜有無異常發熱、放電現象。